close

繼上篇【教學】如何塑造全英語環境後,此篇來延續探討全英語環境的利與弊。

首先,先來整裡一下上篇的回應。回應者分為兩類:一、英語教師及二、非英語教師者。

其中眾英語老師提出的觀點除了讓大家思考『全英語環境』的利與弊之外,也提出許多個人的經驗。無論是對學生、家長、或老師,相信看了一定有利無害。

另外,非英語教學工作者又分為:一、有再國外居住經驗者或目前正居住於國外者;與二、無居住在國外經驗者。前者對於原文所提出的觀點非常認同的原因大致是因為『個人經驗』。後者會同意的原因我猜是因為這是他們所『期望』的學習環境。又或許只是禮貌性的同意(畢竟看得出來我花了許多時間整理資料+打字...)

無論如何,上篇的主旨事實上並非極端提倡全英語環境教學。但只是提供『方法』讓想要塑造這種環境的老師有個方面去執行。不過這篇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探討全英語環境的利與弊。

在深入探討之前,我們也先必須了解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對我自己而言,沒有所謂的『最高級』教育,只有『比較級』教育。也就是說,在怎麼理想的理論,都不是最好的。因為有太多我們要去思考的因素,身為教育家的我們,只能夠拿理論來improvise,而創造出一個對我們以及對學生最有利以及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全英語的好處

以全英語環境教學方式來說,他的好處在於他可以被視為一個模擬情境。有沒有可能這些學生未來會接處到一個沒有人會說國語的環境?會。到時候他有沒有辦法隨機應變?不知道。就算我們在每一堂課裡都使用全英語教學,我們還是沒有辦法百分之百的肯定一個學生的應變能力。為什麼?因為老師是固定的。學生是固定的。當他到了一個不熟悉的環境,沒有熟悉的人,沒有熟悉的情境,他腦子裡的東西也許會無法讀取。但是,使用全英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另外一個好處是,學生在學習一種文法句型時,他同時可以學到其他classroom command。例如:take out、put away、write、draw、read、repeat等...又或者老師可以隨時融入一些日常生活對話,例如課程一開始我一定都會先問學生:What's the date today? 所以,學生不只是學會一種句型,而是反覆複習到了其他各式各樣的句型。就算學生沒有開說得意願,也會被強迫訓練『聽力』。

如果要抱怨無法使用英文教文法,這只能算是個藉口。因為兒美補習班教材的設計不是為了教程式化的文法。目前的英語教學環境已經不像是以前那種什麼詞加什麼詞才是什麼句子。現在的兒美強調的式『自然而然讓孩子學會英文』(好像是某家很多年前的廣告台詞)。這個廣告不是騙人的。他就是兒美補習班的趨向。所以我們不會很硬性的去解釋一個句子要有一個名詞和一個動詞才算句子。補習班出來的孩子應該要知道如何造句,但當你問他為什麼?他會達不出來。你拿一個句子叫他分析詞類,他會分析不出來。因為以這個階段來說,他們『還不需要』知道。也就是說,兒美重視的應該是speaking與listening。(當然這不代表兒美要完全忽略reading與writing)這也就是為什麼兒美補習班的外籍老師比國中文理的外師比率要多。外師的功能在於強迫增強學生的speaking與listening。

這也就回到第一段所敘述的『模擬』情境。要讓學生能夠在面對與不能使用自己母語者做溝通、學習隨機應變能力、強迫訓練聽力。


全英語的壞處

但全英語教學也並非完美無缺。

所以為什麼我們在出作業時會要求學生將單字的中文寫出來。為什麼有些老師會甚至要求學生將該課文法句型也出來。因為全英語教學的壞處就是,老師無法得知學生的吸收度。也許他在課堂中的反應完全是他運氣好。

再者就是全英語教學會提升學生在該堂課的壓力。Krashen的理論是學習環境必須高於學生能理解的能力,但也不能過高。這樣該學生才能夠吸收『新』的資訊。這就是說,設計一堂課程的時候必須給孩子足夠的壓力。足夠的壓力是好處,但過多的壓力就是大家所謂的『阻力』。就連有清楚分級的補習班級裡,也會有程度落差很大的情況。這種情況而言,吸收能力強的孩子在全英語環境會學到最多。會吸收最多。對他們也最有益。但對於吸收能力差,學習速度比較沒有那麼快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情況也許只會變得越來越糟糕。

因為這個壓力使他們每天上英文課都感到恐懼。

因為這個壓力使他們缺乏自信。

因為這個壓力使他們不願意開口。

因為這個壓力使他們『討厭』英文。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來思考『母語』對學習第二外語的重要性。

融入母語的好處

融入母語可以減輕學生許多壓力。老師也可以清楚了解學生對某個文法或單字的理解度。所以文章稍早才會提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出作業時,一定要要求孩子將單字的中文查出來。也有的老師會請學生將文法句型的中文寫出來。對於學生的精神方面減輕許多壓力後,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這個第二外語。若長期使用母語來協助教學的話,也更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譯能力。畢竟我們在說第二外語時,其實不就是在幫自己做口譯嗎?

我目前使用的西、德、義文語言學習法是語言學家Paul Pimsleur所言發出來的系統。該語言系統就是使用『母語』來訓練第二外語的口說。(in this case 母語 = English)。所以我完全能夠了解母語對學習第二外語的好處。


融入母語的壞處

但壞處呢?壞處就是依賴性。就連Pimsleur的語言學習法在正確的時機也會慢慢的將所有的command轉為正在學習的那第二外語。為什麼?因為學生會依賴母語。也因為這個依賴而養成獨立以第二外語思考的惰性。也因為這個惰性,學生可能會拒絕使用第二外語。

對高級數的學生來說,也要思考這種融入母語的教學方式會不會減低課程的挑戰度。

Wrap Up

In a nutshell,全英語or融入母語的教學法除了各有各的好壞之外,還要考慮天、時、地、利、人、...沒那麼誇張啦。但其實要考慮到真的很多。就拿我所教的學生來說,所有的家教學生我都是使用全英語教學。因為大多已經高級數,其中一個又在明年要去美國念國中。若是跟他說國語,他一定一天到晚跟我聊天,不上課。使用全英語對他來說是最有利的。因為就算他要與我聊天,他還是有練習到口說得部份。

但有一位程度沒這麼高級的學生,我每次會抽出十幾二十分鐘幫他做口譯練習。
例如,我會請他說:這是一隻黑色的貓。
他要會說:This is a black cat.
這是從Pimsleur語言學習系統學到的。但這種練習最重要的是老師常常會遺漏掉的-無論學生句子對錯都要在重複一遍。
所以老師必須再說一次:This is a black cat.
讓學生在模仿老師的語氣與音調。更重要的是,使用這個方法根本就不用去跟學生說:你錯了。或是你對了。可以培養學生自己『聽』出自己的對與錯。(當然適當的鼓勵是很重要的喔!)

以團體班來說,我對美語補習班的學生要求是:全美語。因為就算有程度落差的問題,應該也不至於有太大的落差。頂多就是大家的學習速度不一。但我在安親班教的時候就不會強求這種方式。因為在安親班的落差是很極端的。有些孩子是已經快要完成兒美補習班所有的級數,有的是連字母都不太會寫。

這時候,在安親班更能夠看出Pimsleur系統的好處。高年級的學生在上學期考了三次考試。全班平均從60幾提高到80幾。如果要說服我我目前使用的方式沒效,那你可能要下很多工夫...雖然成績不算是一切,但是這些學生有進步是鐵證。

也就是說,全英語與否有他的好與壞。

孩子在學校學的也許不適用全英語環境,但如果家長願意花錢讓孩子去補習班,讓孩子體驗一下這種無法使用母語溝通的情境,不是也是挺好的嗎?

所以,學校英文老師,兒美補習班老師,以及國中英文老師,[當然少不了媽媽以及學生本身啦!]相信我們聯合起來一定可以提高台灣學生的英語程度的!


天仙念︰本篇文章原於2007年1月23日張貼於無名舊站Celeste's Scrapblog。因遷離無名許就未更新,決定關格。陸續將精華文章轉貼至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仙 (Cele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